PD1/PDL1免疫療法是當前備受全世界矚目、正掀起腫瘤治療的革命,引領癌癥治療的變革,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的新一類抗癌免疫療法,旨在充分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抵御、抗擊癌癥,通過阻斷PD-1/PD-L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,具有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,實質性改善患者總生存期。全球腫瘤專家對免疫藥物感到無比興奮,有幾個最大的原因:
1:它有更廣譜的抗癌效果(O藥已經在全球獲批治療9個癌種,k藥獲批9個癌種)。
2:它比化療的整體副作用要小得多。
3:它如果起效,可能讓晚期患者長期存活,甚至臨床治愈,這是免疫藥物區別于其它所有藥物最大的不同。
目前,全球上市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-1或PD-L1抑制劑共5個,
O藥:Opdivo(Nivolumab)、
K藥:Keytruda(Pembrolizumab)、
T藥:Tecentriq(Atezolizumab)、
I藥:Imfinzi(Durvalumab)、
B藥:Bavencio(Avelumab)。
藥品名稱
生產商
作用靶點
適應癥
首次獲批時間
使用劑量
劑型規格
全球比價
關于PD-1患者關心的六大問題
一、副作用的處理
PD-1抑制劑,總體的副作用遠小于傳統的放化療。最常見的副作用是“流感”樣的表現:發熱、乏力、頭暈、全身肌肉酸痛、嗜睡等,發生率在30%左右,對癥處理即可。
肺部問題(肺炎):新發或惡化的咳嗽;胸痛;氣短。
腸道問題(結腸炎):可能導致腸道內的炎癥或穿孔。包括:腹瀉或排便次數多于平常;便血和腹部嚴重(腹部)疼痛或壓痛。
肝病(肝炎):皮膚或眼睛變黃;嚴重惡心或嘔吐;腹部右側的疼痛(腹部);嗜睡;尿黃(茶色);皮膚容易出血或瘀血;常有饑餓感。
內分泌問題(特別是甲狀腺,垂體,腎上腺和胰腺):激素腺體不能正常工作,包括:持續頭痛或不尋常的頭痛;極度疲勞,體重增加或減少;眩暈或昏厥;情緒或行為的變化,如性行為減少,煩躁或健忘;脫發、感冒、便秘;聲音改變、口渴或尿多。
腎臟問題:包括腎炎和腎衰竭。包括:尿量減少;尿液中的血液、腳踝腫脹和食欲不振。
皮膚問題:這些問題的跡象可能包括:皮疹、瘙癢、皮膚起泡和口腔或其他粘膜中的潰瘍。
大腦炎癥(腦炎):包括:頭痛、發熱、疲倦或虛弱混亂、記憶問題、嗜睡、幻覺、癲癇發作。
其他器官的問題:視力的變化;嚴重或持續的肌肉或關節疼痛和嚴重的肌肉無力。
嚴重的輸液反應:發冷或寒戰、瘙癢或皮疹、呼吸困難、頭暈、發熱。
使用pd-1治療,慎用異體干細胞移植并發癥。這些并發癥可能很嚴重,可能導致死亡。
此外,大約5%-10%的患者,會出現嚴重的免疫相關的炎癥反應:甲狀腺炎癥(表現為甲亢、甲減、或先甲亢后甲減)、免疫性肺炎、免疫性腸炎、免疫性肝炎、甚至免疫性心肌炎。免疫性炎癥,如果發現不及時,處理不到位,偶爾發生致命的事故。
對于甲狀腺問題,可以請內分泌科醫生會診。甲亢可以服用抗甲狀腺藥物,甲減可以補充優甲樂。
對于免疫性炎癥,如肺炎、肝炎、腸炎等,需要酌情加上口服或靜脈的糖皮質激素,如地塞米松、潑尼松、甲強龍等,對于病情較重的,還需要加上環磷酰胺、霉紛酸脂等免疫抑制劑。
對于發生細胞因子風暴的患者,需要及時使用IL-6抗體,托珠單抗。
二、PD-1抑制劑的療效如何?
在絕大多數、未經挑選的實體瘤中,單獨使用PD-1抑制劑的有效率,其實并不高:10%-30%左右。唯一的例外,是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,有效率突破60%以上。
PD-1抑制劑有效率偏低,為何學術界和癌友圈還如此瘋狂和癡迷呢?主要的原因是:PD-1抑制劑療效的持久性。由于免疫系統具有記憶功能,因此一旦PD-1抑制劑起效,其中部分病友實現臨床治愈,也就是說五年、十年不復發、不進展、長期生存。尤其是較早的惡性黑色瘤、腎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中,都已經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:PD-1抑制劑的出現,將晚期惡性黑色素瘤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生存率提高了數倍: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從15%左右,提高到了35%上下;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從5%左右,提高到了15%上下!
此外,通過聯合治療,把原來不適合PD-1抑制劑治療的病人,轉化為可以從中獲益的人群也可以提高治療效果。目前,PD-1抑制劑主流的搭檔有如下幾個:
(1) 聯合另一個免疫治療藥物:PD-1抑制劑聯合CTLA-4抗體,已經被批準用于惡性黑色素瘤;在腎癌、TMB高的非小細胞肺癌中三期臨床試驗已經成功。此外,IDO抑制劑、TIM-3抑制劑、LAG-3抗體等新型的免疫治療新藥,正在研發中。
(2) 聯合化療:PD-1抑制劑聯合化療,已經被批準用于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;類似的方案,用于胃癌、腸癌、三陰性乳腺癌等也有不錯的初步數據。
(3) 聯合放療:PD-1抑制劑聯合放療,在肺癌、惡性黑色素瘤等腫瘤中,已有不錯的數據;回顧性研究甚至提示,放療聯合PD-1抑制劑,可以將生存期提高數倍。
(4) 聯合靶向藥:PD-1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(貝伐、阿西替尼、樂伐替尼、卡博替尼等),已有不錯的初步數據;但聯合EGFR抑制劑(如易瑞沙、特羅凱、凱美鈉、阿法替尼、泰瑞沙等),需要當心,可能發生嚴重的副作用。
(5) 聯合溶瘤病毒:PD-1抑制劑聯合溶瘤病毒T-VEC,在惡性黑色素瘤中,有效率超70%,完全緩解率突破30%,非常有前景。在其他腫瘤中,多種溶瘤病毒正在研發中。
(6) 聯合個性化腫瘤疫苗:基于腫瘤基因突變所產生的新生抗原(neoantigen),可以設計和合成多肽或RNA疫苗。PD-1抗體聯合這類私人訂制、個性化腫瘤疫苗,已經有初步的成功經驗,可以預防腫瘤復發,可以初步臨床治愈晚期腫瘤。
(7) 聯合特異性腫瘤免疫細胞治療:PD-1抑制劑聯合CAR-T等新型的特異性腫瘤免疫細胞治療,在血液腫瘤中,已有初步的、不俗的數據。
三、如何預測PD-1的效果?
PD-1抑制劑在未經選擇的實體瘤患者中,有效率只有10%-30%;究竟哪些患者能夠最終獲益,醫學人員仍在不斷研究,目前主要的評價指標有以下四個供臨床醫生參考:
(1) PD-L1表達
PD-1與PD-L1如同一對“情侶”,其中PD-1位于免疫細胞的表面,而PD-L1則位于腫瘤細胞的表面。這對“情侶”一旦結合,負責殺傷腫瘤細胞的免疫細胞就會把腫瘤細胞當作“朋友”,從而不再對其進行攻擊。
研究發現,當腫瘤細胞表面有PD-L1的表達,那么使用PD-1抑制劑或者PD-L1抑制劑抑制腫瘤的概率就會增加,所以,腫瘤組織中PD-L1的表達情況,就成為預測PD-1/PD-L1抑制劑有效率的一個指標。在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實驗中,人們發現,如果腫瘤組織中PD-L1的表達率超過50%,PD-1抑制劑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治療腫瘤,而如果PD-L1的表達率>1%,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使一線化療失敗的肺癌患者獲益。
(2) MSI(微衛星)檢測
微衛星不穩定性是我們身體中基因的一種病態情況,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。
研究表明,如果腫瘤組織中微衛星處于高度不穩定的狀態,即MSI-H,使用PD-1抑制劑的有效率高于微衛星不穩定性低的狀態(MSI-L)和微衛星穩定的狀態(MSS)。所以,MSI-H就成為了預測PD-1抑制劑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志物。
(3) 腫瘤基因突變負荷(TMB)檢測
腫瘤突變負荷高,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概率就大。在CheckMate-032臨床研究中,按照TMB高低劃分成TMB高、TMB中、TMB低三類病人,在接受聯合治療的人群中,三組的有效率分別為62%、20%、23%;而三組的中位總生存期,分別為:22.0個月、3.6個月、3.4個月——22.0個月與3.4個月,相差6倍!所以,TMB也是預測PD-1抑制劑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志物指標。
(4)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(TIL)檢測
通過免疫組化染色(CD3、CD4、CD8等),可以看出腫瘤組織中是否有較多的淋巴細胞浸潤。浸潤的淋巴細胞越多,PD-1抑制劑的有效率越高。
四、如果PD-1起效,到底應該用多久?
目前國內外,標準的方案是:手術或同步放化療后,鞏固性、輔助性使用的病友,PD-1抑制劑建議用滿1年;而晚期的、全身轉移的病友,建議用滿2年。然而,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,使用PD-1抑制劑滿6個月,且腫瘤縮小達到完全緩解、部分緩解(腫瘤縮小超過30%以上)的病友,可以再鞏固2-3次后,酌情停藥或調整劑量和間隔。
五、PD-1耐藥后應該怎么辦?
PD-1抑制劑有效的病人,一般療效持久;但是,目前已經觀察到30%左右的患者,出現了疾病的耐藥??朔退幍年P鍵,主要是兩點:
首選,如果可能,可以通過對新增的或者不斷增大的耐藥部位,進行穿刺活檢和深入的免疫分析,找到耐藥的原因,根據原因治療。比如,有的病人是由于TIM-3、LAG-3或IDO代償性高表達;那么選擇,PD-1抑制劑聯合TIM-3抑制劑、LAG-3抗體、IDO抑制劑,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案。
其次,對于不能明確耐藥原因的病友,可以結合具體病情,選擇最佳的聯合搭檔,逆轉耐藥,延長生存期;或者,更換為放化療、介入、射頻、粒子植入等傳統治療。
六、使用PD-1,患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?
首先,如下病人不適合、不建議嘗試PD-1抑制劑:病情進入終末期、臥床不起的病人;有急性細菌感染,尚未控制的病人;做過肝移植、腎移植的病人;有系統性紅斑狼瘡、白塞病、干燥綜合征、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病,尚未控制的病人;攜帶MDM2擴增、EGFR突變、JAK突變等病人等(有些患者可以首選靶向治療)。
其次,使用PD-1抑制劑前,一般建議完善如下檢查,基本正常,然后再使用:血常規、肝腎功、電解質、凝血、甲狀腺功能,心電圖、腹部B超、胸部X線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: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,PD-1抑制劑這類免疫治療,應該在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好,腫瘤負荷比較小的時候,盡早用。